close

依稀記得,電影《羅馬假期》中,奧黛麗赫本坐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,淘氣嚐著霜淇淋的畫面,1987年,義大利首家麥當勞於此開幕,一度引發沸沸揚揚的輿論。然而,輿論無從阻擋麥當勞陸續在其他充滿歷史記憶的廣場、景點,開張分店,如同玩具屋般的房子混入古蹟,攻佔民眾視覺。

隨即,在義大利的北部小鎮布拉(Bra),卡羅・佩屈尼(Carlo Petrini)創立以「蝸牛」為精神圖象的「慢食協會」,義大利逐漸興起一股慢食主義運動。一開始,慢食主義是為了抗議速食產業侵入,但事實上,它的本質並非僅是反對大麥克、炸薯條,如此膚淺。

 愛沐生活-1  

「麥當勞化」的寂寞口味

麥當勞進駐羅馬,為何會引起民眾相當程度的反應?義國民眾所批判的不只是麥當勞,馬里蘭大學的會學者里茲(George Ritzer)認為,而是「麥當勞化」滲透入社會型態,包括食物產業整體,都產生劇烈變化。

工業革命以降,人們生活型態大大改變,現代社會標榜在有限時間內創造更多價值,現代人不斷被時間追趕,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人生大事—「吃」之上,即是更多快餐、速食店開張林立,以迎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。人們一面分心於其他事,開車、回email、看電視、講電話、趕時間…嘴巴毫無意識進行最有效率的咀嚼,「順便」用餐成為常態,而非特意花費時間品嚐一頓美味。

作為速食大本營的麥當勞,如野火燎原般席捲全球,為了供應不論在何地,口味一致,並且能迅速端出的大量食材,而不得不使用冷凍食品,除了破壞食材新鮮的原味,更不需要具備熟練技術的專業廚師;商品一致化的後果,使得大量食物的口味被標準化,從羅馬到臺灣,廉價製法、一致的單調乏味,主宰著我們越來越容易被饜足的腸胃。

愛沐生活-2  

食品製造淪為工業化的一環,粗糙的飲食模式被趁時塑造出來,人們沒有時間深究口味好壞,更談不上享受飲食,正逐漸失去自己的「舌頭」,失去對於傳統美味的品別能力,日復一日,連生活原來美好的滋味亦漸漸淡化遺忘。

所謂「家鄉的味道」、「方便的料理」,只是添加大量防腐劑速食產品上的催眠文案,標準化食品生產鏈建立的神話。而追求高利潤、低成本的工業化食品產業,造就不老實的製造商,生活周遭充滿危機的食材俯拾即是,宛如毒藥。

 

看不見的生產細節,食物身世

讓我們回過頭來,檢視「麥當勞化」的食物產業如何影響食物的起點—生產端。由於食物成為獲取利潤的產品,被大量加工製造,於全球各地販賣,土地被單一性的需求壟斷,農夫們可能選擇與大企業合作,或被迫改變農業經營的習慣。

為了使畜產與農作物量產,農夫採取集約農業的模式,密集飼養牛隻、雞隻,以注射的方式餵食水與飼料,必要時,抗生素、生長激素能讓畜產生長得更快速;而對生態環境產生傷害的化學肥料、殺蟲劑、基因改造技術,能快速催生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農作物。

成千上萬僅為迅速成長而繁殖的動物飼養在狹窄、殖養密度集約、不衛生的生產場所中,畜隻製造出大量排泄物,病毒可能會沾染到工作人員的鞋子、衣服、輪胎、卡車、畜籠、蟄伏暗處的囓齒類動物身上,是造成許多動物性傳染疾病,如禽流感、口蹄疫散播,而難以抑止的主因之一。

愛沐生活-3  

在慢食協會總部所在地布拉附近,則有一種現今已很少見的八列玉米,這種具有八列玉米粒特徵的品種甜味較低,但越咀嚼越香,不過收穫後甜味會漸消失,不耐久放,因此,不適合進入大型流通市場,而慘遭市場趨勢淘汰,被其他甜味品種取代。

農業工業化造成的「均質化」,在在影響農夫面臨種植農作物項目時的抉擇,生命力較弱或非市場寵兒的物種將邁向消失之路,而送入我們口中的,是在科學研究以及企業利益追求下,所製造的單調食品。

 

一起吃飯,一起生活

來到食物流通的末端,也就是你與我─顧客端,飲食步調變遷,與消費者對於食物的偏好選擇,間接地影響了這個環環相扣的食物生產體系。

慢食協會出現,即是要重新反思生態、自然、土地間的依存關係。協會如今已發展為連結了世界150個國家的生活運動組織,希望人人都能捍衛、並擁有享用好食物的樂趣及基本權利。

協會以「Convivium」形容位於全球各據點的分部,但丁創作《饗宴》,亦採用「Convivio」的字眼。創辦人卡羅表示,Con-Vivere,表示「共存」,起源於拉丁語。不論古今中外,在現代社會飲食模式劇烈變革前,「一起吃飯」往往是親友、家人彼此間親密接觸的重要鍵結,吃飯是溝通的手段,社會化的契機,藉由飲食儀式,反映個體的習慣、個性,形象得以具體。在餐桌上分享一頓饗宴,即是人和人一塊生存。

愛沐生活-5  

慢食,並非緩慢飲食的概念,而是試圖找出和緩的現代飲食方式,讓人與食物擺脫速度的奴役,希望生活步調能回歸自然平衡,不因大量被製造出的需求—「草率食物[1]」,粗暴地剝削土地。它抵抗工業化食物、味道的均一化,而要重新教育民眾的味蕾,別再嗜吃那些超市賣場中被固定靈魂的人工口味。人們必須有耐心,給予食物更多的時間和尊重,同時,即是尊重人類自己與這片土地。

 

原始美味在自己熱愛的土地扎根

慢食主義更主要的精神,是期望維持食物種類的均衡性。並非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就是品質低劣,但某些地方傳統的優質產品,缺乏企業健全的行銷宣傳管道,跟不上競爭,味道很快便會消失,慢食協會旨在幫助這些食品在市場上立足。而可能與你的想像恰恰相反,慢食主義亦非反對全球化與資本主義,一如問題不出在勁辣雞腿堡身上,而是勁辣雞腿堡如何成為勁辣雞腿堡的過程,慢食主義無意要與速食產業區別「品味」的高低,而是強調一種生活「態度」。事實上,許多地區的手工食品都需要被推廣到海外市場,透過各國飲食文化和食物關的交流,塑造「有益的」的食品貿易。

慢食主義似乎開啟了人與飲食的新契機,實際上,仍然重重阻礙,這些阻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善,由大企業串起的食物產業鏈,影響社會各個經濟環節,物流運輸業、集約農場、超市賣場、廣告行銷公司、速食食品加工業,誰都難以單獨全身而退,彼此各圖其利。

愛沐生活-6  

商品最終導向,畢竟取決於消費者的態度,改變生活,可以由支持當地生產、維持食材品質的消費習慣著手改變。目前,我國亦設有慢食協會分部,而近年來逐漸成長的農夫市集,也提供了消費者食物新選項,消費者能選擇在地農產,食用當季自然成熟、新鮮甘美的農產品,愛惜在所屬土地上,孕育的獨特物產與生命。卡羅認為,慢吞吞並非慢食的目標,慢食也不是與速食對立的相反詞,慢的真義是:「你必須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,掌握自己的品味,世界才會更加豐富。」

 

 

當我們說起本土鳳梨,釋迦鳳梨、蘋果鳳梨、金鑽、甜蜜蜜…難忘不同產地、不同品種各殊的口感和滋味,正是因為食物具有土地的味道,而土地的味道哺育出食物的風味。

慢食主義鼓勵民眾緩下來省視自己的生活環境,重新培養知覺感官、珍惜原始食材、重視土地與文化的傳統傳承,領悟食材及物種,感激用心耕耘的農民;不使用以生長激素與抗生素等化學藥物所生產的食品,只需要簡單烹製,即能享受土地孕育出來最獨家、豐富的色香味。

愛沐生活-4  

慢食主義初始,是為了抵制速食及工業化生產的食物,但實質精神已昇華到細品食物、瞭解食物來源,並體驗生活的細節。慢食,首要傳達的價值觀,並不侷限於餐桌上,而是種全面放感情、尊重自然的生活,「慢食」是種態度,也是生活美學。



[1]同為慢食協會會員的社會學者蒙塔拿里(Massimo Montanari)指出,「草率食物」判斷的準則,是民眾享用食物時,不關心食物所傳達的內隱訊息,並以同樣的態度看待環境,即是所謂「速食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ioloveivie 的頭像
    bioloveivie

    ivie愛沐生活

    biolovei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